惊蛰的由来与风俗(惊蛰的风俗有:蒙鼓皮、打小人、祭白虎化解是非等)
作者:祖母绿°
更新时间:2022-12-01 09:32:21
•
阅读:
最佳答案惊蛰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启蛰”。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名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但由于也有用不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词,并沿用至今。惊蛰的风俗有:蒙鼓皮、打小人、祭白虎化解是非等。
惊蛰节气古代历史曾被称作“启蛰”。汉代第六代皇上汉景帝刘启的讳名为“启”,为了能忌讳而把“启”改成了意思相近的“惊”字。进到唐朝之后,“启”字的英语忌讳已无必需,但是由于也是有用不惯的主要原因,大衍历再度用了“惊蛰节气”—词,并沿用至今。惊蛰节气的习俗有:蒙鼓皮、打小人、祭白虎解决是非等。
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主要特点。古代人想像雷神是位鸟嘴人身安全,长出来了羽翼的大神,一手执锤,一手连斩围绕全身的许多天鼓,传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节气这一天,天界有雷神1击天鼓,世间也通过这个机会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中说:“凡冒鼓夫以启蛰之日。”注:“惊蛰节气,孟春当中也,蛰虫始闻打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由此可见不仅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作相符合,万物之灵人类也需要顺应天时,一切才能实现游刃有余之功效。
打小人:
中国香港、香港一向有“打小人”的风俗。神话中白虎是口角、是非之神,每年都要在这一天出来觅食,犯之即在年之内遭调皮小人称霸一方,阻碍前途发展趋势,造成万般不如意。因而大家都要买份纸料,含有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
祭白虎解决是非:
在广东省一带自古就有在惊蛰节气“祭白虎解决是非”这样的说法,据悉白虎为口角之神,每一年会到这一天出来觅食,张口致伤,所说“祭白虎”,就是祭祀用制作淡黄色黑花纹的纸老虎。
本文由“祖母绿°”发布,不代表“写客百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ixieke.com/quwei/105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