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由来(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
作者:妖精,阿兜。
更新时间:2022-10-23 15:14:04
•
阅读:
1、清明时节,又被称为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时节源于上古时期的先祖信念与春祭礼俗,兼顾自然与人文两个含义,既是自然节令点,都是传统节日。祭祖扫墓与踏春出游是清明时节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式礼俗主题在我国自古以来承传,迄今不辍。
2、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节日,也是许多人亲近自然、踏春去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是在阳历4月5日前后左右。这一季节,气愤充沛、阴之气衰落,天地万物“推陈出新”,地面展现春和景明之象,恰好是野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较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二种观点,这近20日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限内。
3、清明节是传统式的巨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优良作风,不但有益于弘扬孝道真情、唤起大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以推动家庭成员甚至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清明时节汇融当然节令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的合一,彰显了中华民族祖先们追求完美“天、地、人”的和睦合一,注重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观念。
本文由“妖精,阿兜。”发布,不代表“写客百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ixieke.com/weihua/75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