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由来和历史
旗袍的来历和历史
旗袍的来历和历史:旗袍旗袍形成于20世纪20时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还存在众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里最绚烂的状况和形式之一。旗袍在民国20世纪20时代以后变成最常见的女子服饰,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我国礼服之一。
旗袍装的制作工艺
古典旗装主要采用平直线条,衣身宽松,两侧开叉,胸臀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比较贴近。旗袍的外观特点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点: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方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片式面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开衩只是旗袍的许多特点之一,不是唯一的,并不是必须的。
旗袍的由来与发展历程
我国旗袍
发源与发展
发源
旗袍属于袍服类中的一种,它是从春秋时期(2700年前)的深衣发展出来的。所谓深衣便是中国古代人穿的上衣下裳合为一体的衣物。
辛亥革命废止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送进了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款式旗袍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初期,城市女性中流行过一阵“文明刚装”。
20世纪20时代
20时代是海派旗袍逐步形成的阶段。旗袍开始普及衣袖慢慢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般宽敞。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曾把旗袍(也有中装)确定为我国礼服之一。当时女子礼服有2款:一款是蓝上衣加黑裙,另一款便是旗袍。学馆中女学生多着偏大襟上衣底襟圆摆、齐肘中袖短衫,下起绸裙。
20世纪30时代
30时代是旗袍的辉煌时代。海派旗袍不论是裁切还是设计都更加西方化,使用了胸省和腰省,旗袍拉长而紧身且高开衩,更符合东方女性精美如意,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20世纪40时代
40时代,抗日战争的开始,打乱了30时代人们对服装的向往。旗袍向经济,便于活动等实用的功能考虑,长短缩短至小腿中间,大时到膝盖处,夏天侧重于撤销衣袖,衣领降低。简单、质朴、适体从而成为40时代旗袍的独特风格。
建国后,旗袍进入它冰冻期。可是,旗袍在国外仍然受到青睐,很多从国内去国外的名流人物和名嫒还把旗袍作为自己最喜爱的服饰,很多华人都会衣着极具民族代表性旗袍参加很多重要的节日。
风韵重现
旗袍以影视剧、时装表演、选美的形式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旗袍的基本特征和元素慢慢趋于稳定,样式、细节推陈出新,日益精致。
民国及今,旗袍文化拥有新活力。除旗袍仍是女性专享之外,样式趋于简约,色彩力求素雅,重视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在沈阳许多家庭都有旗袍裁切、制作的大神。那细腻平坦的针角几乎看不到。那新奇独到的盘扣、精美的滚边、得体的啃脚,舒适得当让人啧啧称赞。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我国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在大陆内地举办的奥运会及其国际会议、展览会都选择旗袍做为大会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变成国务院批准发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第22届APEC会议上,我国政府挑选旗袍做为参会各国领导人妻子的服饰。
旗袍已代表中华民族一种独特标记发生在国际舞台上。
旗袍的来历介绍
一、旗袍的来历
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与中国女性国服,是中国传统女性服饰的代表。旗袍由清朝满族妇女所穿的袍服演变而来。袍服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服装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清朝,八旗女子的长衫才但是算是旗袍的前身,后又经过与汉族女子服装的结合,扬长补短,在鸦片战争后,西风东渐,服装也随之遭受很大影响。20世纪20时代属于旗袍开始盛行,由繁化简,款式变得淡雅。到了30时代,旗袍进到鼎盛时期。
旗袍是可以代表中华传统女性服饰的代表之一,旗袍所带给我们体会从过去的束缚、控制慢慢转化成庄重、秀丽。
本文由“柠檬绿”发布,不代表“写客百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ixieke.com/zonghe/171141.html